2024-04-15

听障儿童融合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首页    残友故事    听障儿童融合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截至2021年8月,我国接受融合教育的听障学生已有52873人,比2020年增加8996人,比2019年增加17448人。图为北京启喑实验学校的听障学生在上课。(图_徐俊星)

 

 

近年来,随着我国融合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开始进入普通小学(以下简称“普小”)和普通幼儿园(以下简称“普幼”)。据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听障儿童入普幼普小率达到70%,年收训能力近两万名。随着人工耳蜗技术在我国的普及与应用,全国已建立10个听障儿童人工耳蜗康复基地,一些聋校也建立了听障儿童学前语训班。截至2021年8月,我国接受融合教育的听障学生已有52873人,比2020年增加8996人,比2019年增加17448人。

 

值得注意的是,听障学生入学率仍不容乐观,还有部分听障儿童没有机会接受适当的教育与康复。原因主要在于各地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尚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大多数听障学生在融合教育中无法通过有声语言进行有效交流和学习,这对他们的交往、学业等方面易产生消极影响。听障儿童要想参与融合教育,至少要接受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并达到一定标准,能与人进行日常对话;提高口语能力成为听障儿童及家长的唯一选择,语训成为融合的前提。

 

文丨邓猛(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院院长)

 

 

融合教育这种当代最主流的特殊教育理论因听力障碍教育的特殊性备受争议,主流环境中口语被鼓励并放置于优先地位,手语被压制;技术的作用被放大,选择的余地在变小。以人工耳蜗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发展在解决了很多问题的同时,又创造了很多问题,如人工耳蜗技术的滥用,以及康复效果低下导致的衍生问题等。随着聋人权利意识与身份认同逐渐兴起,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需要随之改变。

 

针对这些问题的应对之策,本人有如下几点思考。

 

第一

听障学生进行人工耳蜗手术须谨慎

不要人云亦云,要理性决策;要充分了解信息,对手术前后以及康复、融合情况进行综合了解与判断。家长要克服“修理”孩子使之“正常”的思想,不要认为打手语是不好的事情,不要让手语成为融合的阻碍,要逐步推动手语也能进入到普校。目前听障学生往往通过听力语言康复、读唇或佩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来改善听力语言状况,进而达到用口语交流的目的,最终融入主流社会。国家也因此大力推动听障学生佩戴助听器及植入人工耳蜗,听障学生语训大行其道。1988年国务院批转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以及之后的“八五”“九五”“十五”纲要都将听障儿童康复列为国家计划系统开展。但政策是保障性的,而非强迫性的,家长应该理性选择。不是说人工耳蜗植入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了,植入效果因人、年龄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个体、环境、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了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相关风险被低估。如果只是把“听得到”等同于“听得懂、说得出”,语言康复跟不上,那么其效果堪忧。

第二

手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

手语的语言学地位要得到广泛认同与强化,要开展手语语言学的研究与倡导,但也不要过分夸大自然手语、文法手语的分野,它们都是我们“武器库”里面的选择。聋人以视觉作为沟通渠道,手语是聋人的母语。手语是权利,更是资源,要大力推广通用手语。手语对所有儿童而言都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同时使用手语和口语作为教学媒介,两者互为补充,可以有效提高听障儿童和健全儿童学习信息量的获取程度,并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融合教育中使用手语教学不但能促进听障儿童的学业与发展,也能促进健全儿童和其他残疾类别儿童的发展。人们使用手语会更加注重身体语言表达,更加注重表情手势交流,更加注重多种方式沟通,更加注重提供语言支持。我们以为聋人天生就应该理解并使用手语,其实不然,他们也需要学习手语。因此应培养并配备手语翻译,让手语翻译成为广泛认可的专业和职业;鼓励学校中的普通教师、聋人教师及特教教师相互协同教学;尽可能将聋生安置在同一班级,以此鼓励他们与同样使用手语的聋人同伴进行接触,有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

第三

创设声音友好型教学环境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受损,接收及理解信息的能力较弱。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也为了创建满足所有学生的声音友好型环境,学校除了给听障学生配备必要的助听设备之外,还可以应用各种视频音频技术、声音文字转译软件、移动学习技术等现代数字平台与设备,让所有学生听得见、看得懂。同时,教师应积极尝试口语、手语或其他形式的身体语言等多种沟通方式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融合教师成为最具优美教学仪态、最善于沟通表达的教师,让听障儿童融合班级成为最美好的课堂,打造最温馨的班集体。在这种环境下,锻炼听障学生的口语交流和理解能力,有利于他们今后融入社会;鼓励听障及所有儿童开展多样化的课堂交流和互动,锻炼他们既“听得懂”又“说得明白”“沟通无碍”的能力。

第四

正确应对聋人文化

要尊重聋人文化的独立与多样性,不能把聋人文化隔离于主流文化之外。平等交流、理解与参与是必要手段,而不要过分强调独特性,同时保持其开放性和正确的方向性。

 

融合教育是我国特殊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发展目标,听障儿童融合教育必将借势发力得以蓬勃发展,今后需多方合力,在兼顾听障儿童特点的基础上,化“短板”为优势,助力更多听障儿童成长。

 

 

 

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

 

发布时间:2024年1月18日 14:51
浏览量:0
收藏

评论留言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并表示歉意。

来自:大河乡音信息通讯社

责编:李高峰        审核:乔望键        监制:吴建国

 

投稿邮箱:dahexiangyin@126.com

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网易号、小红书、微博、知乎

 

 

请全网搜索“大河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