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6
最新资讯

党旗红、企业兴、双赢之路靠引领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该不该给孩子玩手机 | 焦点网谈

首页    社会动态    该不该给孩子玩手机 | 焦点网谈
 

每到暑假,很多家长都在为一个问题纠结:该不该给孩子玩手机?

 

当下,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现象,几乎成了每个家庭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放学回家以及周末、假期,许多孩子进入了“手机-电脑-游戏-网络”的循环圈,回到学校仍心心念念虚拟世界的快乐。

 

网络时代,如何平衡“屏幕与成长”的关系?

 

图源: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当下,互联网几乎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已成常态

 

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近2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7.3%70.4%的学龄前儿童已经开始接触并主动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

 

然而,过度依赖问题引发广泛担忧。相关调查显示,在16834份有效问卷中,78.2%的人群希望自己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83.7%的教师群体赞同学生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96.4%的家长担心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孩子一看到屏幕就挪不开眼睛,根源往往在家长身上一方面,一些家长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依赖屏幕的榜样另一方面不少家长或精力不够,或疏于管教,电子产品当成临时陪伴”,对使用时长不加约束,导致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缺乏节制。

 

图片由AI生成

 

 

我们无需否认科技进步的价值,也不必排斥电子产品。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青少年成长于数字环境屏幕已成了生活一部分

 

然而,“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小焦虑”等现象警示我们电子产品固然充满“吸引力”,但其潜在的“杀伤力”更不容忽视

 

侵害身体健康。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颈椎、肥胖等健康问题并挤占身体活动时间,影响体质发展。沉溺屏幕的极端案例触目惊心14岁女孩连续玩手机81个小时后突发昏迷,险些猝死

削弱社交能力。相比过去结伴上山下河的快乐,如今孩子孤独面对屏幕,虚拟世界内容代替现实人际交往。而当他们面对真实的社会和人群时,却容易产生退缩感,甚至带来情绪困扰。

 

影响学习效率。孩子的自控力本就薄弱,一旦沉迷电子产品,学习专注力便被分散加之大量碎片化、低质量信息摄入,大大压缩深度思考和学习空间,影响学习效果还可能滋生心浮气躁的学习心态

 

扭曲价值观念。青少年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其辨别和筛选能力尚显不足。其中,暴力、色情、欺诈等不良内容的存在,对青少年道德认知和行为规范构成了潜在风险。

 

图源:法治日报

 

 

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使用习惯,在虚拟与现实间找到平衡成年人必须率先行动

 

家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家长孩子第一榜样,与其单纯说教不如亲身示范,如何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点,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比如,主动减少无意义刷屏与孩子共同商定清晰、合理的屏幕使用规则陪伴孩子运动、阅读、亲近大自然,在现实体验建立兴趣爱好感受真实生活的丰富与温度

 

学校做好“息屏”后的保障。与家庭相比,在校时间是学生学会管理屏幕时间的重要一环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帮助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增进交往、释放活力比如,利用在校时间,设计非屏幕活动创造“离线”体验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举办专家讲座;提供丰富的替代活动资源,开放图书馆、体育馆、艺术教室等场所

 

社会构建“虚实平衡”的成长环境。面对电子产品对青少年的影响,除了家校重塑,还要形成社会“共治联盟”。相关部门持续推动应用平台优化升级“未成年人模式”,支持家校进行科学的屏幕时间管理;平台履行伦理责任,优化对未成年人内容的供给社会组织提供优质的线下活动资源创造屏幕外的精彩世界。

 

平衡屏幕时间核心,不是彻底隔绝,而是在拥抱便利的同时,守护精神世界的清澈与安宁当家庭用心陪伴学校提供沃土社会营造支持环境,孩子们自然能在“线上”与“线下”间游刃有余在虚实之间获得健康成长力量。

 

来 源:今豫网言

 

发布时间:2025年7月11日 22:10
浏览量:0
收藏

评论留言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并表示歉意。

编辑:大河乡音文化传媒中心

编 辑:王振学  吴思雨(实习)

审 核:乔望键  李高峰 

监 制:吴建国

微信合作:13592665237、13603708102

电子邮箱:dahexiangyin@126.com

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网易号、小红书、微博、知乎

 

 

请搜索“大河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