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党旗红、企业兴、双赢之路靠引领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建筑公司老板“不忘本”,返乡种菜带乡亲致富

首页    大美中原    洛阳    伊川县    建筑公司老板“不忘本”,返乡种菜带乡亲致富

建筑公司老板“不忘本”

 返乡种菜带乡亲致富

 

日前,在伊川县白沙镇豆村西北角一片土地上,一排排塑料大棚在阳光照射下反射着耀眼的光,犹如一面面镜子,大棚里种植有番茄、辣椒等应季菜。这是村民王晓丕的瓜果蔬菜种植基地。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他在外闯荡多年,回到家乡创业,依靠脚下的土地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111

王晓丕(左)与市农广校技术人员交流

 

“不忘本”的他决定返乡创业
 

近日,记者跟随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称市农广校)副校长孙承都来到王晓丕的瓜果蔬菜种植基地,大棚里的香瓜刚过了收获季,不过番茄与辣椒生长正旺。基地还种植有油桃、苹果等水果,王晓丕正忙着给工人安排活儿。

 

今年37岁的王晓丕有着多重身份:豆村村民、建筑公司老板,还有他最看重的农民身份。他笑着说,是家乡这片土地养育了他。

 

2006年,20岁出头的王晓丕跟着哥哥,带领二三十名村民到郑州打工,经过多年打拼,兄弟俩在郑州站稳脚跟,并成立自己的建筑公司。2015年春节,一家人开家庭会议,父母提醒他“不能忘本”。此时,国家政策对农业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家乡周边也没规模化的瓜果蔬菜种植基地。经慎重考虑,他决定返乡创业,种植业不仅前景广阔,更重要的是能带动附近群众脱贫致富,一举两得。

 

刚过完年,王晓丕就到山东、许昌等地考察,得知香瓜口感好,含糖量高,颇受市场欢迎,决定回来种植香瓜。当年5月,他在家乡以每亩地一年1000元的价格,流转上百亩土地。村民担心他是一时头脑发热,不放心把土地交给他,当他租了两辆大巴,带着村民代表到山东寿光香瓜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后,这才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失败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
 

虽是农民出身,但王晓丕并没有种植瓜果蔬菜的经验,隔行如隔山,以至于他创业初期栽了不少跟头。第一年,他建了数十个大棚种香瓜,从山东直接育苗。由于不懂管理与技术,收成并不理想。

 

2016年,70多亩番茄几近绝收的惨痛经历,也让王晓丕记忆犹新。眼看到了收获时节,茄秧上的番茄却出现“十”字状的裂果现象,卖相不好不说,没成熟就已变质,不得不将那些番茄采摘扔掉。“每天倾倒2000多公斤番茄,我难受得夜里都睡不着觉。”王晓丕说。

 

不过,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让王晓丕退却,反而激发了他“必须干成事”的斗志。他邀请农业专家前来指导,参加市农广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上自己不断学习摸索,他逐渐由一个门外汉变成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专家。

 

这两年,王晓丕的瓜果蔬菜种植基地步入正轨,产销两旺。有人问他种植经验,他总是这样回答:“农业种植跟养孩子一样,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瓜果蔬菜也需要精心呵护。

 

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王晓丕返乡创业时肩负着一项重任,那就是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这也是他回归家乡、回归土地的初衷。

 

豆村村民赵万一今年50多岁,儿子因病致残,家庭困难。王晓丕得知赵万一家的情况后,让他在种植基地当长期工,月工资3500元,大大减轻了其家庭负担。

 

截至目前,王晓丕为贫困户提供常年就业岗位120余个,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他还通过合作社的形式与107户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力保贫困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如今,王晓丕的瓜果蔬菜种植基地已发展到500余亩,年产瓜果蔬菜上千吨,并于去年将番茄与香瓜认证为绿色食品。他接下来的打算是发展现代休闲农业,集观光、采摘于一体,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现代农业综合体,与乡亲们一起致富。

 

来源:洛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9年9月12日 21:31
浏览量:0
收藏

评论留言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并表示歉意。

编辑:大河乡音文化传媒中心

编 辑:王振学  吴思雨(实习)

审 核:乔望键  李高峰 

监 制:吴建国

微信合作:13592665237、13603708102

电子邮箱:dahexiangyin@126.com

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网易号、小红书、微博、知乎

 

 

请搜索“大河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