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麦穗

首页    教育文学    一缕麦穗

一缕麦穗

 

 

作者:吕炎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我对乡村与农民生活的最早启蒙。从那时起,农民便成为了我心中最勤劳的人。

对于我而言,在乡村的生活经历几乎为零,简单的农活在我看来也是“难于登天”。所以,我能感受到在每一次丰收过后,农民们发自真心的幸福笑容。一担担粮食,是蕴含着无数汗水与心血的果实,是填饱十几亿同胞们的必需品。而这一切的付出者,正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真正让我了解到农民的生活,还是源自于我的一位大学舍友。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黝黑的脸上永远挂着朴实无暇的笑容。在开学的第一天,每个人都各自收拾着属于自己的床位,只有他,将所带的东西都摆在了一边,仅仅从背包中掏出一个被缠满了胶带的塑料盒。我好奇地望去,只见他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开胶带,打开盒子,双手缓缓捧出一缕干瘪的麦穗。他将麦穗捏在手中吹了吹,又从包中掏出了一个玻璃瓶,轻轻将麦穗插入其中。

他的这番举动,让我更加好奇。我走上前去询问道:“这是有什么讲究吗?”他冲我咧嘴一笑,“俺娘怕俺来这里水土不服,所以让俺带了自己家种的麦穗。俺娘说,这麦穗里有俺家乡的土气,闻了能治百病哩!”他的这种说法我倒是有所耳闻,不过我所听到的是用家乡的泥土混着水喝下去,可治水土不服。

在大学的相处过程中,他与我们的关系十分融洽,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他骨子里的淳朴与善良。他时常会为我们讲述自己在农村的生活,种地、搭架、养殖……他都轻车熟路。我们通过他的嘴巴,仿佛也看到了那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伴着风,掀起阵阵波浪。但每当我们问起他家时,他总是沉默不语,眼中的光亮也黯淡了几分。

临近毕业的某天夜晚,他出奇地买了许多瓶啤酒。那天夜里,他搂着我的肩膀对我说:“兄弟,毕业之后,俺就要回家了。俺不像你们一样,俺家条件不好,所以俺只想回去老老实实种地,争取让爹妈过上好日子。”我看着他微微泛着泪光的眼睛,鼻头一酸。“回家种地怎么了?别忘了你也是个大学生!现在政策这么好,说不定你也能回家干出一番事业来。”说罢,我拿起酒瓶子碰了碰他,一饮而尽。转眼再看他时,他正呆呆地望着那缕麦穗出神。

毕业那天,他第一个走了。与他一起回家的,还有那缕陪伴了他四年的麦穗。他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宿舍群里发来了他口中那广阔无垠的金黄色麦田。同样是那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他家的环境——一个较为破烂的土瓦屋。我打开与他的聊天窗口,敲下了几行字:“加油兄弟,等你‘鸟枪换炮’的那一天。”没多久,他便回了我一个呲着大牙的笑脸。

之后的几年光景中,他一直在宿舍群中分享着自己的生活。回到家乡的他,凭借政策扶持,用个人贷款购买了几台农机设备。后来又与几名乡亲们一起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他们将设备集中起来,实现了从播种、施肥、浇水到收获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减少了人工劳动。富裕出来的时间,他便用来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一次次地带着自己的养殖计划书去县里沟通,希望得到政府支持。最终,政府出资成立了养殖厂,还专门聘请了几位养殖人才做技术保障。他说,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人和大学生开始返乡创业,别人都称呼他们为“新农人”。在他的口中,我们也感受着他家乡的变化。当然,他家早已也从破烂的土瓦房变成了较为气派的二层小楼。后来,他还被乡亲们推举成为了村书记,说要带领着乡亲们共同致富。

某天中午,我收到了一个来自他寄给我的包裹。拆开后,里面是一个熟悉的塑料盒,盒子里静静地躺着一缕金黄色的麦穗。我拿起麦穗,也学着他的样子,将麦穗吹了吹,插到了一个干净的玻璃瓶中,放在了我的书桌旁。之后每每看到麦穗,我总能想起他那朴实又纯洁的笑容。

 

 
 

 

作者简介:吕炎霖,90后。河北廊坊人,自由撰稿者。

发布时间:2022年9月27日 22:23
浏览量:0
收藏

评论留言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并表示歉意。

来自:大河乡音信息通讯社

责编:李高峰        审核:乔望键        监制:吴建国

 

投稿邮箱:dahexiangyin@126.com

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网易号、小红书、微博、知乎

 

 

请全网搜索“大河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