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5

地名故事 | 杨集村的前世今生

首页    商丘    虞城    大杨集镇    地名故事 | 杨集村的前世今生

杨集村的前世今生     

文图:谢卫勋  张靖华   

 

这是一张从北斗卫星地图中下载的虞城县大杨集镇杨集村的鸟瞰图。

在汉语字典里,凡如今称为“堌”的地方,历史上都曾是临水的高地。杨集村古称原名“菩萨堌”,其称“菩萨堌”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之前。

虞城县档案局存档有乾隆版本《虞城县志》。其中《山川地理》篇目记载:古虞城(利民)周围一片汪洋。虞城有三山:大岗、柱岗和稍岗。其中柱岗为“县东35里”,稍岗即为今天的稍岗镇。而其中提到的柱岗与菩萨堌(杨集村的旧名)、安乐寺(杨集村南)均为“县东35里”。可见,明、清之前,柱岗实为今天的大杨集村。其上有寺,寺供菩萨,亦称“菩萨堌”。民国初年曾改名“菩萨村”,民国13年为“杨三永”驻地,历经解放初期数度变更。1948年改名杨集村。

据杨集村几位80岁以上老人回忆,杨集村原住民为几家杨氏地主,均来自古利民,应为明刑部尚书杨东明一族。其余多为佃户,以为杨家种田为生。后来杨氏日渐没落,其余姓氏慢慢发展起来。如谢家、高家、张家、李家、陈家等。

杨集村的地势中间高周围低,中间高的地方叫“隅头顶”(这种叫法与商丘市许多千年古镇一致)。据老人们讲,解放之前,杨集东西南北四面各有寨墙和寨门,四周环绕一条护寨河,如今从地图软件上尚能看到清晰轮廓。从西村口等位置还能看到护寨河的残部。

杨集村西街,现有近600年古槐一棵,树干中空但仍郁郁葱葱,2007年经市古树鉴定部门通过木质碳14测定,树龄在500年以上。明弘治年间,黄河泛滥,虞城古纶城数度被淹。弘治九年(1496)虞城由古纶城迁至新城。万历年间,杨东明时任刑部右侍郎(死后始被追授为刑部尚书),与统兵招讨范志完、兵部右侍郎范良彥等,对利民古虞城进行重修(1530年左右)。当时,杨东明父母老迈,其又恐朝政日下,民愤四起。于重修老城之际,频频于城头东望,东有菩萨堌,因供奉菩萨,四面环水,交通便利,又有便道直通虞城(现有杨集旧街往西道路直通利民南关),必为风水宝地,让双亲在此安享晚年乃上乘之选。萌生让双亲东去之意。意已决,遂以古城建制,打造菩萨堌,除街中道路按虞城街道建制“错半街”之外(东头与西头错半街,大南头与大北头错半街,小南头与小北头错半街。一旦发生战争,跑在前面的可有效躲避来自后方的袭击)。

所以,今天的杨集村,仍然“从东头看不到西头,从南头看不到北头”。

据老人们讲,解放初期,杨集村的东、西、南、北各建有一处大殿。其中北有一庭院式庙宇,据传为杨氏父母参拜菩萨、漫步游乐之所。

杨集整个小村,正中间最高,曾建有望村楼,俯瞰可望全村。六条大街相互错半,四周建有护村河,东西南北四处出口均建有楼门(解放前仍有门,已称为寨门),东部稍长,从空中望去,整个小村呈圆形,与古虞城相配一方一圆。又恰如一只神龟昂首东方。杨东明以此地作为父母颐养天年之地,实为“天赐良缘”。期盼双亲久居此神龟宝地,福寿延年。

近80岁的前任支部书记张洪战和其他耄耋年纪的村民,均称小时候仍可见大北头有着高大的庙台。后逢文革,庙台被拆除。四周楼门之下,为厚厚的寨墙(寨墙已是解放前的称呼)。当时寨墙为本地黄土质,一丈多高,宽可行马车。旧村周围,还建有“护村河”,现在印迹清晰可见。

杨东明父母老迈,常患眼疾,一日梦中遇一白发老翁,言可于村西植一黑槐,取其豆籽,配合汤药,可治。时黄河泛滥,平原数度被淹,居民流离失所,焉有此树?彼时政府为发展民生,开始大量迁民。三口留一、五口留二,各家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之下,一根绳索拴起十数人。各家骨肉分离,有谢氏一家五口,二三相分,兄弟分别无以相赠,只好以大槐树籽为礼赠于手中:“无论迁往何方,勿忘洪洞大槐树下。”一绳拴十余人,一路颠沛流离,后有官役怒吼,前方道路迷茫。如有撒尿拉屎,一律把绳子从手上解开方可。故直至今日称此事为“解手”。谢氏兄弟迁来后,不忘亲人嘱咐,把槐籽植于草屋之前空地之中。

杨东明忙于政务,菩萨堌除双亲之外,均由杨家后人在此管理。广耕田地,村人多数为杨家佃农(前任书记张洪战复述前辈口传)。慢慢地,菩萨堌被改成了“杨集”。那棵槐树,同村上其他的树一样,也慢慢长大,500余年里,一直荫庇着古村黎民,见证着古村岁月变迁。

也许是树有灵性,如今,这棵古槐稳稳立于杨集西街,依然枝繁叶茂,荫护着村中百姓。特别对谢家人似乎“情有独钟”。早在民国时期的大饥荒年代,旱、蝗、风、雪、雹、水、疫“七大害”纷至沓来,三年之间沦为饿殍、死于疫病的不计其数,可正是这棵弯腰老槐树保全了谢家两个门户9口人的性命。吃树叶、啃树皮、嚼树根……说也奇怪,这棵老槐树的树叶树皮树根只能树下的谢家人去吃去啃去嚼,别的人家若是吃了不是高烧不退,就是浑身浮肿。

1988年至1999年间,秦庄村的村民开车路过于此挂断一根树枝,人没到家车轮就掉了,后是高李庄的大卡车途经此处折断一根树杈,没行走多远车就坏了。秦庄和高李庄的两位爷们赶紧到树下叩拜(两件事均有当事人)。后来,树下谢龙海老人出资修缮,在树下用水泥围上一圈,中间用横梁支撑住树干,又砌下牌位写上“古槐苍劲绕紫气,宝树藏灵佑人安”楹联。杨集老街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敬香许愿,每至心愿满足,便系上一条红绸飘带,如今,树上红丝飘飘,成为村里独特的风景。逢年过节、初一十五,四方邻居、八面来客都来此摆上各种贡品,放鞭炮,焚香许愿,虔诚祷告,求告老槐爷老槐奶奶“私心”别太重,福佑谢家也该保守乡邻。

2007年,商丘林业局、文物保护局对槐树的组织进行了取样、考证,证实该树树龄达500年以上,与明代山西洪洞县迁民年代对应,属蝶形花科黑槐,达到国家一级古树鉴定标准,为古树颁发了“牌照”,古树有了官方“身份证”。

杨集村,因与杨侍郎结缘而有名;因有古树慈悲,佑护着一方百姓。

 

 

 

 

 

 

 

   杨集村街景(错半街的布置,从东望不到西,从南望不到北)

 

 

近600年沧桑的大明古槐,如今依然枝繁叶茂

发布时间:2022年5月17日 23:23
浏览量:0
收藏

评论留言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并表示歉意。

来自:大河乡音信息通讯社

责编:李高峰        审核:乔望键        监制:吴建国

 

投稿邮箱:dahexiangyin@126.com

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网易号、小红书、微博、知乎

 

 

请全网搜索“大河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