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5

【大河乡音•乡村纪实】走出大山的寺上人

首页    大美中原    洛阳    新安县    【大河乡音•乡村纪实】走出大山的寺上人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有个寺上村,这个图就是22年前居住在大山里寺上村学校、民居的鸟憨图,当时,这里古村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这里的人们生在山区,长在山区,世世代代偎依在这片黄土地上,勤劳耕作,不离不弃,喝的是大山里甜纯的甘泉,吃的是石凹里生长的五谷,他们和大山有着不可分割的亲情,虽然山区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但他们眷恋着了这块生他养他的热土,真的离开还有点舍不得...

 

1

 

看看这座房子,砖石混合结构非常适宜当地山里人的居住,多数房子是以山打造,阶梯式建筑,街房是砖石,主房是窑洞,山农住在里面冬暖夏凉,这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1999年,这里要建设国家项目小浪底水库,需要整体搬迁,他们响应党的号召,舍去故土和个人利益,大迁民谈何容易,山凹里遍布石井、石寺、西沃、仓头、峪里、北冶等六个乡镇,两万多户,五万多口人,再难也要为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大开绿灯,迁徒目的地在孟州和温县。

 

2

 

现在搬去的驻地已成了一片汪洋,蓝天白云绿水,湖面像一面大镜子,碧光粼粼的水波在水面上轻轻摇荡,水的颜色碧绿碧绿十分清澈;四壁是连绵不断的群山,时而处传来几声水鸭的鸣叫让水库显得更加幽静,大山上的墨绿松树和粉红色的桃花倒影在水面上显得更加秀丽美妙。离开这里的人们要到故地重游还要坐上小船,站在船头目睹河水在缓缓流动,只能以山头为坐标,回忆起家的大概方位,原来的旧景已不复存在,只有眼泪和河水的亲吻...

 

3

 

现在的老驻地虽然改变了以往的模样,作为大山里走出的游子还对故地恋恋不舍,念念不忘的乡愁依然扣着心弦,年关和一些节气他们总是座着车到老家看看,凝视着山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倍感亲切,这里的沃土和泉水曾经养育着一代一代坚强不屈的寺上人,他们爬惯了大山的陡坡,他们扛惯了沉甸甸的粮食,在这里磨练出了不卑不亢的性格,他们听惯了大山里百鸟争鸣的悠扬歌声...

 

4

 

来到这里唯一能目睹到的是淹没区水上的一所石窑洞,据知情人回忆,这几孔石窑是上世纪一个叫王积明在人民公社时代的住所,他在仓头乡当过社长,后又担任过公安员,那时全乡两三万人一个公安员,腰里別个盒子枪,他走村串户守护着一方平安,山沟里社会秩序盎然,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的现象也难得一见,可称的上互亲互爱文明和谐的山寨人...

 

5

 

像这几孔老窑洞在淹没区已经寥寥无几了,来到这里仿佛到了老故居,但已经没有了原来的人居气氛,旧窑洞也算上是个迁民的遗址,那棵久远的老槐树还依然焕发着生机,它伫立在窑洞前诉说着这里的变迁史和非凡经历,告诉移民的人们,这里就是移民人家的老窝,这里就是前辈人的老院落和族地,让后生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大迁民的壮举...

 

6

 

窑洞前还放着老石磙、老牛槽、老磨盘,这是移民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老物件也将成为历史的见证,那时的移民人靠的是这些老物件在深山里勤劳度日、生生不息,一头老黄牛就是全家生产的主力军,拉犁拉耙,拉碾拉磨,样样活儿都少不了它,山里人家有一头不喊苦、不喊累、不惜力的老黄牛,有了它才解放了生产力,有了它生活才有了生机...

 

7

 

这几孔老窑洞里已经空空如也,残缺塌陷的墙壁也在呻吟,老槐树也在滴泪,原有的热闹家园已经没有了人气,人已搬迁另走他乡,老黄牛也不知道归宿到哪里,只有窑洞旁的小树枝在随风飘荡,茂绿的枝芽在只争朝夕,地上的小草也在竞相拔节,看到这里的一切,也正实了那句俗语:“山高水高”的格律,大山那么高,山上的植物还是那样富有朝气,这也是大自然的魅力...

 

8

 

山里人就像这几棵岩石上树木,在没土没水的环境中毅然而立,那是它根系深深的扎下岩石的细胞里才获得挺拔壮丽,大山炼造了树木也锻炼了山里人,山里人憨厚,山里人结实,他们和岩石上的大树一样,与大自然抗争,与恶劣环境博弈,用结实的臂膀,筑起改变大自然的浩然正气,他们不畏艰险、为改变家乡面貌一代一代延续...

 

9

 

在没人看护和维修的窑洞里,折射出山里人能工巧匠的建造工艺,圆圈的窑体是那样的工整,一块块粘贴的那样紧密,那样完好,那样无缝无隙,这里就是山里人的家,这里就是山里人的居住地,他们喝的是珍河水,珍河水也孕育着山里人铿锵体力,祖辈人世代偎依着大山,大山也给了他们无穷的魅力,他们互相依赖,互相生息,每一块大石都是辛勤的汗水浇筑的钢筋水泥...

 

10

 

寺上村党支部书记刘选,来到生他养他的故地重游,心里有太多挥不去的感慨,舍不去的乡愁,忘不了的故乡情,站在饱经风霜的老槐树下留下他22年归来的记忆,说起老寺上村,刘选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指着淹没区远方薄云里的一个个山头说:“那里是原来的乡政府所在地,那边是凤凰山,这边是龟山,这里的地理位置称,头枕凤凰潘玉带,足蹬龟山翠若屏,十二鲤鱼浮上水,二龙戏珠龟把门的美丽传说”,这里的一切都让一潭碧水取而代之...

 

11

 

原村委干部刘春来可称得上大山里的土秀才,他编纂的《寺上文集》、《寺上沧桑之路》曾轰动乡村文坛,他思路清晰,创作风格严谨,经史皆通,经过大山里的文化熏陶,可称得上文学创作的老把式,他对老家住地也是情有独钟,抚摸着在窑洞前的老槐树,心里有道不完的山乡巨变和人间正道,他远望着山水间的小船、绿树、野草、桃花心潮更加热血澎湃、思绪万千,一箩子的心腹话语尽在无言中...

 

12

 

这是一条山间的碎石路,坡陡弯多,山里人都是通过这条开辟的碎石路去耕种,去收获,到了庄稼成熟季节,这条路上也是车水马龙,拉的拉,担的担,扛的扛,那时家里养的老黄牛可是爬坡的好帮手,瞪着大眼也停不下负重的步蹄,由原来崎岖小山路碾压成畅通的便山道,这条山路上留下多少山里人的心血和汗水,也印记下多少山里人的号子声声...

 

13

 

在石路山旁有一道用石头垒砌的石墙,它好像是万里长城的墙壁,护着山里人通行的道路,也可能是防备泥石流滑坡的作用吧,山里人有着一股不屈不挠的性格,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着自强自立的价值,在实践中凝聚着智慧,这就是劳动即锻炼了人,也获取着财富,看着这道远久的石墙,也看到了山里人吃苦耐劳、至诚不息的情操...

 

14

 

原来山里的老村落,已让鸟瞰清澈的湖水,那被风激起的鳞波所替代,已搬迁远方孟州、温县的山寨人想来家乡看看,也是渴望不可及的事,思念心切的人回来一趟要坐船才能到达家乡的彼岸,这里已经是大水漫群山,烟波浩渺赛江南,桃花映照迷人醉,恰似西湖亦仓头,到老家,坐坐小船,赏赏美景,也是一种人生的享受...

 

15

 

现在的老家寺上已经成了万山湖旅游度假区,老家印象只是在梦里,但来到故地也会受到当地亲友的热心款待,毕竟你是山里走出的人,有一句古语说得好,亲不亲故乡人,厚不厚故乡友,你、 我、他都曾经同饮过珍河水,都吃过大山石缝里长出的五谷杂粮,这种深情厚谊永远也不会忘记,船上这两位姑娘说得好:那时我们用镰刀收割的麦子,都是用肩膀挑着回到山村,这种老家的情分时时在脑海里浮现,这里就是俺们的家啊...

 

16

 

这里的老寺上村风景如画,这里犹如一片桃花源,河面上水鸭嬉戏,鸣奏起一曲时代变迁的和谐乐章,人美水美山更美,有志的寺上人四海为家,不管走到哪里,用勤劳的双手,在哪里也能描绘出美丽的画卷,为支援国家建设别离故土,舍小家为国家,这种情怀是大爱,这种义举是奉献,我们不会忘记,我们为这种为国为民的大无畏精神点赞...

 

17

 

现在的新寺上已建起了风景秀丽的美丽家园,大路宽敞,人居环境优雅美观,一排排楼房比比皆是,大街小巷卫生清洁,绿树成荫,花草遍野,乡村企业发展迅速,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不断提高,高品质的农村生活日新月异,文化娱乐、医疗教育、养老孝亲的新风尚不断涌现,这一一的时代变化展现出前进中的新寺上村的新风貌...

 

18

 

寺上新村像黄河故道崛起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聚发着走向小康文明社会的正能量,他们干群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向上,正沿着党指引的美丽乡村建设大宏图奋力拼搏,寺上人是有骨气的人,寺上人是勤劳勇敢的人,寺上的人正以马不停蹄不下鞍的精神,打造出一道新农村建设的靓丽风景线。

 

19

 

本网特约记者:乔望键 刘选 刘春来

发布时间:2020年3月26日 20:05
浏览量:0
收藏

评论留言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并表示歉意。

来自:大河乡音信息通讯社

责编:李高峰        审核:乔望键        监制:吴建国

 

投稿邮箱:dahexiangyin@126.com

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网易号、小红书、微博、知乎

 

 

请全网搜索“大河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