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5

【大河乡音·乡村干部拍乡村】小村有了产业孵化园

首页    商丘    虞城    镇里固乡    【大河乡音·乡村干部拍乡村】小村有了产业孵化园

“俺们家有五口人都在这孵化园上班,这一天,俺这一家得收入六七百块哩!”7月8日,虞城县镇里固乡靳庄村的产业孵化园里,靳庄村杨楼村民组贫困户邵延党一边干活,一边扯开嗓门:“还是党的政策好,俺村里有30户都在这孵化园里挣钱!”

近年来,镇里固乡贯彻落实县招商引资暨品牌培育相关工作精神,出台招商奖励办法,充分利用县招商推介平台,产业和区位优势平台,对一些意向性的项目,乡指定专人负责做好项目的跟踪,为落地的项目提供“零障碍”式的服务。利用310国道北侧杨楼村废闲地做文章,整合50余亩土地,建起6幢面积510平方的生产车间,1幢面积超过2000平方的生产车间,硬化路面,通水通电。数家企业相继入“巢”,巢暖鸟安,既孵化了产业,又孵化出一方百姓的致富梦。

孵化园外景

 

记者在孵化园门口观望,洁净的水泥路,进门就见左右各横列着3幢标准化的生产车间。7点钟左右,村民三三两两进入孵化园。“夏天天长,天气也热,俺们厂里安排时间也灵活些,早起可以早来一会。”在乐洁家居有限公司上班的村民丁瑞说。

乐洁家居有限公司是孵化园里最早也是入驻规模最大的企业,孵化园里的7座车间,它就占了4个。李国伟、王涵靖小两口今年刚满30岁,都是郑州工商学院2013届的毕业生,王涵靖家在镇里固靳庄村,男友李国伟家在稍岗镇,又是中国有名的五金工量具工业小镇,二人就商量着婚后干一番事业。2017年,孵化园落地,镇里固乡政府以及村委的热情,让二人放开手脚入驻孵化园。二人从稍岗镇引入家居用品制造产业,主要生产塑料拖把、扫帚,他们从一间生产厂房做起,慢慢扩大规模,逐渐“孵化”出组装车间、注塑车间、包装车间。如今,4个车间带动80名村民,贫困户近30户。

 

虞城县乐洁家居有限公司

 

“俺今年56岁了,在家门口就上班,顾家又挣钱,真是想不到。”村民梁大玉一边忙着装拖把一边高兴地说。在拖把包装车间里,贫困户靳凤芝一边忙着包装,一边和村民拉着家常,靳凤芝家就在杨楼村,丈夫患腰间盘突出,不能出力干活,自己文化又低,没啥技术,2015年被村里认定为贫困户。“以前,俺总是想不开,家里穷,过得也不痛快,如今,俺在家门口一月就挣近2000块钱,这日子也比以前好过多了,俺心里真高兴。”

据王涵靖介绍,他们的拖把生产量每天在2000个左右,产品除通过物流输送到附近城市,还有一些通过线上销售到全国各地。

“亿通塑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老板田振京正忙着检验今天刚出产的球阀。这种球阀广泛应用于通水管接口,因国内疫情渐散,目前需求量猛增,厂里实行三班倒。别看田振京才30岁出头,却已担任附近枣子营村的村支部书记。“这是俺们村的集体企业,俺们村有30多人在这里上班,我打算在俺们村再打造三至五个扶贫车间,让村民上班更方便。”田振京信心满满。

虞城星晴服装有限公司

 

“星晴服饰有限公司”老板赵战平是砀山人,因镇里固距砀山仅10余公里,又有如此“暖心”的投资条件,毫不犹豫把产业也带过来“孵化”。510平方的生产车间里,40部现代化缝纫机依次排列,一条龙流水作业,从成捆面料一直到成品裤出来,也就五分钟时间。村民周战丽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说:“俺上月挣了3000多。”

“威宏塑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贫困户邵延发正在操作注塑机。村民汪金战是杨楼自然村人,以前在外务工,从事塑料加工。乡里孵化园建好后,带着机器和技术入驻孵化园。生产的垃圾桶五颜六色,产品大多订单销售,村民20多人在这里实现增收。

“我们这里叫孵化园,就是用来孵化小微企业的,扩大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带动村民致富。最近我们又整合了50亩废闲地,准备把产业再做大一些,让更多的村民加入到产业链条,让更多人致富。”镇里固乡党委书记张建彬说起话来,充满信心。

 

镇里固乡党委书记张建彬(左)和企业主王涵靖(中)交谈公司运营情况

 

企业负责人王涵靖(右)指导工人有关生产事宜

 

村民张素莲在愉快地上班,已脱贫

 

村民梁大玉在组装拖把杆,已脱贫

 

来源: 虞见

发布时间:2020年7月16日 21:41
浏览量:0
收藏

评论留言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并表示歉意。

来自:大河乡音信息通讯社

责编:李高峰        审核:乔望键        监制:吴建国

 

投稿邮箱:dahexiangyin@126.com

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网易号、小红书、微博、知乎

 

 

请全网搜索“大河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