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5

传统倒锅路,万里艰辛行 (记者:乔望键 摄/文)

首页    大美中原    洛阳    孟津县    传统倒锅路,万里艰辛行 (记者:乔望键 摄/文)

 

看着他个头不高,但十分魁梧,见人说话总是满脸笑意,给人一种诚爱的感觉,他就是河南省孟津县横水镇闫庄村农民张乐乐,他的网名是“为梦想而奋斗”。他的梦想的目标是什么呢?以他的话说就是:“为大众服务,让这个传统的倒锅业成为历史的见证。”

 

 

 

说起倒锅这也是一个传统的行当,早些年,这种土法倒锅手艺非常吃香,倒锅工匠一到来就会引起轰动,村里的老百姓就会把陈旧的铝锅和废弃的铝制品拿出来,让工匠亲手再翻制出一口新锅来。原来的倒锅大部分都是用翻砂材料和土制模具,把废铝品在炉里,拉着风箱,吹着碳炉,经大火烧溶化后,倒入翻制新锅的模具内,经过冷却后,剥去砂料,一口新锅就算做成了。但那时想翻制出一口好锅很不容易,经常出现铝液不匀,掉腿露孔现象是难免的事,遇到这种瑕疵,倒锅工匠就会重新砸锅从倒,还要把砂土模具重新细心摆弄,这样反反复复,烟熏火燎,工匠的脸上尽是黑沙灰,像是煤窑里走出的挖煤工,大半天做不了几口锅来,

 

 

 

现在再看看倒锅的家具都大变样了,老风箱已由小鼓风机取而代之,翻砂料不见了,由固定的大小成型模具而取代。制作工序简单易行,翻制出来的锅非常标准而且也相当漂亮。说起倒锅的历史张乐乐深有感触。他对记者说:“他家就是传统的倒锅世家,父亲干,现在自己也干上了这个行当。听父亲讲,早年山里人穷,山里没有好土地,种的庄稼靠的是望天收,种地不打粮,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就跟着别人学会了倒锅手艺,学会了就要跑到外乡给乡亲们倒锅,那时候出远门可不是现在有摩托车、三轮车、工具车等,平板车是他最好的交通工具了;装上铺盖卷,带上米面,拿上几个萝卜和白菜,生活用品一样也不能少;风箱、煤炭还有小锅灶,剩下的就是倒锅的沙土和模具,车盘带搭在肩上就踏上远征的路程;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人需要倒锅,就会停下车来给人家倒锅。听我父亲讲,他那个时候拉着平车到过山西、陕西等地,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吃不上一顿饭,那时候不像现在到处都是食堂,生活困难时期很少人能送上一碗饭吃,天黑下来等没人了才能打开灶具熬上一点面汤,烙上一张玉米面和白面搅在一起的馍馍,这就是一天的一顿美餐了;不管是春夏秋冬,铺盖卷往平车下一展就是最好的宿舍。”张乐乐说到此处也掩盖不住伤心的面孔。父亲张小标现在已经是杖乡之年,但他还舍不下几十年前学到的老行当,现在拉的平车已经告老还乡,已由三轮车取而代之,每天还是风里来雨里去,走村串户为乡亲们倒锅倒鏊,

 

 

 

为沿袭老手艺不便失传,张乐乐在十几年前也跟着父亲操着旧业,行千里路,倒万口锅。有句俗话说得好“艺不压人”,有个手艺到哪里就能混个肚子圆。张乐乐为了把倒锅技术掌握得更加精湛,为百姓倒出更精美的锅,他特意购置了一套精密模具,开着车子走四方,在河南内地他走遍了村村寨寨,接壤的外省他也常来常往,一到哪里就会有许许多多的用户前来加工。张乐乐话语不多但句句实在,不失山里人的劳动本色,倒出来的锅个个都是精品,他老不坑少不骗,童叟无欺,价格合理,对于年老者他还特别优惠照顾,让用户心满意足。

 

 

 

改革开放后,国家政策让农民富裕起来奔小康,更激发了张乐乐的倒锅热情,他倒的锅质量优异,加上他对人厚道,倒锅行当非常火爆,每到一个地方一干就是四五天,最多在一个村子里干了十多天。现在他的倒锅行头也鸟枪换炮了,老式风箱换成了电风机,拉模具的拖拉机也换成了工具车,以往的艰辛运输也随着时代变迁改了模样,方便快捷,也给张乐乐倒锅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记者祝愿他的倒锅致富路会越走越宽敞,“为梦想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也一定会实现。(记者:乔望键 摄/文)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7日 22:17
浏览量:0
收藏

评论留言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并表示歉意。

来自:大河乡音信息通讯社

责编:李高峰        审核:乔望键        监制:吴建国

 

投稿邮箱:dahexiangyin@126.com

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网易号、小红书、微博、知乎

 

 

请全网搜索“大河乡音”